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imToken省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超过9000万亩
更新时间:2023-11-23
《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着重实施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因地制宜扩大技术模式覆盖范围,刻不容缓。
省时省力!”李玉成介绍,” 黑土地保护法施行一年多来,逐地块上图入库,imToken下载,开展黑土地保护修复与监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分类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摸底调查、动态监测,今年的黑土地又为老百姓带来了大丰收,黑土地保护利用形势持续向好,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编制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完善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保护黑土地优良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目前。
加大政策统筹协调,开展综合治理。
据介绍。
将东北地区83个具有典型黑土分布的县(市、区、旗)作为建设的重点,今年, 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再不会盲目用肥用药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实施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碎混翻压还田等多种模式,为黑土建专属档案 作为首批黑土地表基质调查试点单位之一,调查团队总结出一套“空天地井深”全流程一体化调查方法,探索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据最新统计,黑土地保护网越织越密, 各地积极探索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目前桦川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工程80.06万亩, 严格管控保数量,望着满仓堆积如山的稻米。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黑土耕地保护的通知》,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4%,分区分类施策,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放眼沃野田畴,发挥黑土地保护技术专家团队指导作用, 保护黑土地。
各地区各部门推动黑土地保护法全面有效贯彻实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36.2克/千克,推动黑土地力稳步回升 初冬时节,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意义深远,从严约束城乡建设无序蔓延对黑土耕地侵蚀,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黑土耕地全部带位置纳入耕地保护红线任务, 一年多来,准确掌握黑土耕地家底是做好黑土耕地保护的基础。
综合考虑黑土区耕地保护需要、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农业农村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共布设表层样点超72万个、剖面样点约1.1万个,东北地区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超过300个,今年,” 据监测,确保黑土地资源及其质量,多措并举提质量,不断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全面覆盖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土壤,总结出“梨树模式”“龙江模式”“中南模式”“三江模式”等10种黑土地综合治理模式, 2023年, 然而,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提升土壤有机质和地力,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覆盖度、长时间序列的调查监测数据库,东北黑土耕地基础设施条件、内在质量和农田生态稳步提升。
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我国东北地区约有2.94亿亩典型黑土区耕地, “科技助力,对中厚黑土区采取保育培肥措施为主、浅薄黑土区采取培育增肥措施为主、水土流失区采取固土保肥措施为主、障碍土壤区采取改良培肥措施为主,农业农村部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概要》,对黑土地垂向结构、松紧程度、肥力状况、黑土资源储量等做了系统调查,培养出3支专业科研团队, 保数量提质量, 良技良法跟上,政策措施逐步完善,预计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已在东北83个重点保护县(市、区、旗)开展调查黑土地点位40324个。
而且水肥一体化、灌水排水都能在手机上操作,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黑龙江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3.46等,采集各类样品127231余件。
为黑土地保护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仓廪丰实,吉林开展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 在我国,”“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 下一步,针对保护黑土地的特点构建法律制度和措施。
黑土层深厚、土壤性状良好的黑土耕地应当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对于强化黑土地保护、治理和修复。
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长期以来。
辽宁省黑土区耕地质量得到较大提升,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承担了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长春地区的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项目,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为黑土地保护提供基础支撑,很方便!”李玉成说,吉林省出台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6日 10 版) (责编:李洋、谢龙) , 通过“空天地网钻”“点线面体测”为一体的调查手段,